-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富足,大家伙儿在吃饱穿暖之余开始对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许多人眼看这几年耳机升级换代,便寻思买一个吧。但买回来以后,却犯难了:都说这好的耳机要“煲”一下才行,可到底该怎么煲呢?
而且关于“煲耳机”这件事吧,历来都有重大分歧。煲机爱好者们坚称:新买的耳机需要通过一定时间来“煲”以后,才能达到最佳的声音效果;而煲机无用论者则认为,煲机只不过又是一个无用的行为,跟“胆机”、“线材”一起并称“音响界三大玄学”。

(在国外,“煲耳机”被称为Burn In/Break In,
直译为“烧耳机”)
那么,“煲耳机”真的有用吗?怎样才算“煲”好一副耳机?煲机应该遵循什么步骤?带着这些问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好好聊聊关于“煲机”那些事儿。
什么是「煲耳机」

(动圈耳机结构图)
简单来说,动圈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音圈驱动振膜发声,而这块振膜是用折环(以及胶水)固定在耳机上的。一般而言,新耳机的振膜折环机械顺性比较差,会导致音质产生有损,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顺性逐渐变好,有损也会逐渐降到正常的水平。
而“煲耳机”正是为了用相对科学的方式加速度过这一过程。

(根据音响网站Inner Fidelity网友Tyll Hertsens采用盲听测试的方法,对比了两个全新的 AKG Q701s耳机,在煲机不同时长后的音响效果差比。实验结果显示,实验耳机在煲机后的振幅产生了微小但确实存在的差别。)
怎样才算煲好耳机
事实上,每个人的风格偏好以及听觉习惯都是存在差异的,对于好音质的理解也不甚相同。因此具体怎样才算煲好一副耳机,最终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感官来作出判断。
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音场的开阔程度、各频段的波长振幅以及各种音色的具体表现来判断耳机是否“煲开了”。

一副煲好的耳机,它相较于之前人声应该更为松弛而圆润,鼓点清晰有力,同时声场开阔而自然,不会显得紧凑等等,正所谓是“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两个字概括:通透!”
(当然这最终取决于耳机元件的性能。)

「煲机」详细教程
好,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该怎么煲一副耳机呢?现在市面上煲耳机的方法流派数不胜数,但其本质上都是用耳机持续播放音乐或噪音,时间从40小时到400小时不等。
在欧美爱好者眼中,Lou Reed的1975年的纯吉他噪音专辑《Metal Machine Music》被视为煲耳机神曲,而在国内,蔡琴老师在HiFi(高保真)领域的地位就相当于维他柠檬茶在饮料界的地位一样神圣不可动摇。
而根据主流的传统煲机法,煲耳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开煲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适用于刚出厂的耳机。我们知道耳机也好音响也好,其振膜都有寿命周期,全新的振膜以及折环就像一块薯片,既干又脆。因此在耳机出厂到播放几十个小时的区间,音量最好控制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一以内,以连续播放白噪音为主,每过两个小时暂停一次,以此循环。
二、进阶阶段
通常调教阶段的时长约为开煲阶段的两倍,具体视耳机的性能与适应情况而定。
在调教期,主要是注意两件事。第一件是舒展筋骨:也就是稍微加大音量点(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二以内),同时可以选择适当地加入一些粉噪音以及鼓点;另一件则是确定风格:通俗来说如果你只拿这耳机听某种风格,那么这个耳机就可能越来越适合这个风格。
若是自身没有偏好固定的风格,则可以选择在一个文件夹里放上几十首不同曲风的音乐文件进行乱序播放,这样得出的声音会更均衡,也更“正常”。
三、收尾期
到了这个阶段,耳机基本就煲得差不多了,不再需要刻意去播放白粉噪音,正常使用即可。这个时候你可以把你的耳机拿去跟别人的同款进行比较,并针对自己的偏好再进行一些小调整,整体就大功告成了。
注意事项
1.在开煲期,一定要严格控制音量,不然很容易造成振膜及折环损坏而导致破音。
2.尽量不要用单频信号去测试耳机——尤其是低频信号,否则一些功率低的耳机很可能会出现烧毁或音圈变形等现象。
3.连续煲机时长最好不要超过5个小时。
好,今天的科普到这里就结束啦,祝大家伙儿都能掌握“煲机”的正确姿势,“煲”出一副心仪的耳机!(点击下方图片,可了解更多与音乐和HiFi相关的更多资讯喔~)

统筹:麒麟
策划:Pony
设计:景霖